上海建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、便利化访问国际互联网,对于互联网人来说不可不谓之是一件“大事”,之前我在逼乎就吐槽过,当年宵禁是因为技术差距,是社会治理的需要,现如今六代机都升空了,要自信点开放互联网,哪怕试点开放都行。中文互联网在发展期,被百度污染,腾讯阿里互掐更加封闭(私域),在如今的大模型之下,要走向何方,仍旧是个问题。且不说别的,面向全社会(个人)的用户和支付体系,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。我的这个小破站,用户体系采用微信的,支付体系却采用阿里的,只能说没办法。原本寄希望于数字人民、web3,依旧看不到希望。
国内大模型千问、DeepSeek、KIMI还是可以的,虽然和外面有些差距,但差距不是很大,小破站套壳的OCR2GPT近半年也就我自己用。
Trace-QQ、微信聊天记录分析,结合邮件营销,可以在初期获客有一定的作用。
Article-文案优化,需登录、Math2MD-MD公式转换,一个用在语文、英语作文文本优化,可以二创到公众号,目前测试可以过微信公众号的原创。但是,微信公众号当前起号很难,所以这两个应用也变成鸡肋一样的存在。
SRT2MP3-SRT与MP3同步,加上录屏工具,生成原创的语言学习视频,也是可以的,但是这种类似于音乐播放器的视频教学,吸引力还是不够。
2025年之后,一定是大模型与视频生成相结合的时代,创意+效率,哪怕是对一些视频进行伪原创,比如中文互联网的视频,通过文案提取,数字人对话克隆,生成新的视频;或者,直接通过视频软件,增加英文字幕向油管发展,流量获取优先,等拿到了持续的流量,再选品也是来得及的。
国内视频一定是抖音、小红书、视频号,前三之外,别的就不用看了,因为受众不同,可以同时发布在这几个平台,优先发布在数据好的平台,做号。
再来说产品,无论国内、国外,能做虚拟产品就不要做实体产品(囤货、物流、退货),麻烦!